摘要: 永歷通寶,乃明末南明桂王政權(quán)之鑄幣。永歷通寶錢鑄行量較大,鑄行時間亦較長,獨具風格的所謂“滇派”鑄錢的始祖,其影響較為深遠,后來的“利用”、“昭武”、“洪化”諸錢,皆受其風格影響。
永歷通寶,乃明末南明(公元1644—1683年)桂王政權(quán)之鑄幣。公元1644年李自成農(nóng)民軍破北京,明毅宗朱由檢于煤山自縊,明亡。清入主中原后,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了抵抗?jié)M清的地方政權(quán)。其共包括弘光政權(quán)、隆武政權(quán)、魯王監(jiān)國、紹武政權(quán)及永歷政權(quán),前后歷39年。永歷通寶錢鑄行量較大,鑄行時間亦較長,獨具風格的所謂“滇派”鑄錢的始祖,其影響較為深遠,后來的“利用”、“昭武”、“洪化”諸錢,皆受其風格影響。相對而言,永歷錢鑄制較粗,然用料十足,黃、紅二銅為主要材質(zhì)。
閱譜可知,永歷通寶錢有較多版式,其大小有別,錢式既有光背,又有若干背文式,如”工“、”戶“、”定“、“國”、“輔”等十余種,以及紀值“五厘”、“壹分”,等等。形制上看,其大小不等,從小平錢到大錢皆有。
永歷通寶是南明桂王政權(quán)的鑄幣。
永歷通寶背一分是永歷通寶背一分中的一枚,其中永歷通寶背一分,小型永歷壹分直徑通常在36mm左右,大型的壹分在46mm以上,特大型的永歷壹分直徑超過49mm。永歷通寶壹分,有大小兩種。
永歷通寶是南明桂王政權(quán)的鑄幣。南明時期,因國家驟亂,銅錢錯雜,物價朝升夕降,難以穩(wěn)定,民眾皆舍銅用銀。由于當時的清軍已經(jīng)入關(guān)多年,導(dǎo)致當時社會動蕩,物件不穩(wěn),錢幣不統(tǒng)一,《永歷通寶》存世量稀少,臻品難求,此枚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。
第一種類型是永歷政權(quán)在其直接控制下的廣西、廣東及周邊鄰近地區(qū)鑄造的永歷通寶錢。由此看來,發(fā)現(xiàn)后立即停鑄。因此,發(fā)行量十分稀少,據(jù)悉,這枚錢幣,不僅錢譜未曾登載,而且至今也沒有發(fā)現(xiàn)相關(guān)報道,故顯十分珍貴。
永歷通寶楷書小平背“工”、“戶”8元南明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稱帝時鑄。永歷帝在廣東堅持十六年之久,于1662年被吳三桂父子絞死于昆明,故永歷錢傳世頗多。
明亡后,其殘余勢力又先后在南方各地建立了小朝廷,史稱“南明”。李定國不敵清軍,擁永歷帝入緬。永歷帝為緬人扣留。順治十八年緬人盡殺南明從官,將永歷帝及其宮眷25人獻給清平西王吳三桂。